精准服务解民忧!中储粮帮农户化难题、促增收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11/04 18:13:42
来源:新华网

精准服务解民忧!中储粮帮农户化难题、促增收

字体:

  近期,各地秋粮收获上市,秋粮收购工作正在开展。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河南、湖南省部分地区启动《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》,让不少种粮人迎来“粮食卖得好、钱包鼓起来”的喜悦。

  上门整理,帮助农户降损耗、增收入

  “200吨的日烘干能力满负荷运转,仓库里还堆着刚收割的稻谷,要是分不出达标粮,今年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!”看着场院里堆积如山的粮食,罗山县天中家庭农场负责人洪昌强满脸愁容。作为当地的种粮售粮大户,该农场业务覆盖农作物种植、农业生产托管、粮食贸易与烘干等全链条。然而,连绵的阴雨天气却让农场犯了难:合格稻谷和受损稻谷混合,若只靠人工分拣,不仅要额外承担租赁设备、雇佣人工的成本,还可能因分拣不精准,让符合最低收购价收购标准的粮食错失良机。

  这样的难题引起了中储粮信阳直属库的注意。不久之后,一支专为种粮大户、烘干点、规模经纪人打造的专项帮扶力量,带着振动筛、比重分级机等专业设备抵达天中家庭农场。

  “这些稻谷刚烘干完,水分控制得还行,但杂质和颗粒饱满度参差不齐,就怕混在一起可能达不到托市收购标准。”依据实际情况,帮扶团队选择“定制化分级方案”:先通过振动筛清除秸秆、石子等大颗粒杂质,再用比重分级机根据粮食重量与饱满度精准分选,最后对初步筛选出的粮食进行水分、杂质等指标复检,确保三等及以上最低收购价收购标准的粮食颗粒归仓。帮扶团队还结合质价政策,指导农场按不同等级粮食的市场需求分类销售,避免优质粮与普通粮混售造成损失。

  短短一天时间,帮扶团队不仅完成了农场原本需要一周才能做完的分拣工作,还针对未达标的粮食,详细制定了“晾晒时间表”和教授“清杂技巧”。

  “光人工成本就省了近万元,符合国标三等标准的粮食还多筛出了300多吨!”看着单独标识、整齐堆放的达标粮,天中家庭农场负责人算了一笔“增收账”:按照今年最低收购价收购,这300多吨粮食能多带来近10万元收入,而精准分级与分类销售指导,更让后续粮食贸易有了“定价底气”。

  如今,农场的烘干设备依旧忙碌,但负责人的脸上早已没了起初的焦虑:“有了专业队伍和贴心指导,我们不仅能守住‘粮袋子’,更能鼓起‘钱袋子’!”

  巡回检验,让农户不跑空、卖好价

  “以前拉着粮食跑几十里去收购点,如果水分超标还会被退车,油钱和功夫全白费了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验粮,还能了解质价政策,真是太方便了!”在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的临时检验点,村民李大叔拿着刚出炉的检验报告,难掩心中的喜悦。

  田堰村地处楠杆镇西部,沪陕高速、312 国道、宁西铁路穿境而过,优越的交通条件本应让售粮更便捷,但散户种植户面临的“信息差”“检验难”问题,却成了制约增收的“拦路虎”。

  对此,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派出32支“中储粮散户巡回检验队”进驻信阳市各个县(区),同时联合地方宣传部门,通过现场讲解前置检验流程、张贴质价标准海报、发放《致农民朋友一封信》等方式,把“最低收购价收购怎么验、粮食等级怎么分”等关键信息,清晰、通俗地传递给每一位农户。

  “以前光听说‘最低收购价收购’,不知道自己家粮食够不够标准,现在一封信全讲清了,检验队来了还能当场测,心里踏实多了!”田堰村村民王大娘感慨道。

  6台中储粮自主研发的“流动服务车”,配备快速检测仪器,队员们现场取样品、测指标,10分钟内就能出具粮食水分、出糙率等基础指标情况,30分钟内可完成黄曲霉毒素、重金属等安全指标的检测报告。

  截至目前,32支队伍和6台“移动检验车”已轮流在信阳市144个乡镇设立临时检验点,累计取样5377个,让农民售粮更便捷、更省心。

  此外,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还建立了常态化督导机制,定期深入乡镇检验点,查看服务流程是否规范、农户诉求是否及时响应;增设监督热线,24小时受理农户咨询与建议。不久前,楠杆镇农户张大哥通过热线反映“巡回检验点等待时间长”,工作人员当天就对现场排队流程进行了优化,使检验效率提升了40%。

  “前置检验队是粮食品质守护兵,督导机制和监督热线更是定心丸!”这是罗山县农户对中储粮前置检验服务的由衷评价,也是河南分公司践行“以农为本、服务三农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李世纯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