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军工纪实丨抗战时期,我们的武器弹药从哪来?-新华网
新华网 > 时政 > 正文
2025 08/30 11:34:29
来源:新华社

抗战军工纪实丨抗战时期,我们的武器弹药从哪来?

字体:

  打一场仗,要用多少子弹?

  抗战初期,有些八路军部队立过一条“极限节约”的战场纪律,每次战役每个士兵最多三发子弹。

  这意味着三发打完,就得上刺刀,白刃战。

  原因很残酷,没有生产子弹的原料和产线。

  这是抗日战争时期,在极困难的条件下,山东渤海军区部队自己制造枪炮子弹(资料照片)。

  1937年9月,日本侵略军向我国山西北部平型关等地进攻。我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经过一天的激战,取得抗战开始后第一个大胜仗,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。图为平型关战斗中敌我肉搏。

  那弹药尚且如此,步枪、火炮等武器又该如何解决?“从零到一”需要多少险中求生的创举?

  跟随本期《抗战军工纪实》,一同解开抗战时期,武器弹药的“神奇自造”密码。

  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

  新华社音视频部

  联合制作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施歌】